一年前,雅虎北京研发中心解散,36kr办了一点活动,我就去凑热闹,我开始了加一点素未谋面的人。当时认识一位创始人,微信已经加满人了,没能再加好友。一年以来,也遇到一些人,在找微信多开的办法,以便增加好友数目,甚至淘宝上面还有专门的解决方案,最近小米系统也提供了这样的支持。今早,读公众号嘀嗒嘀嗒一篇《你好,树洞先生》,倒也是提到了一些这样的观点:实际上,加了好多人,并没有真正有精力和他们交流。

人在同一段时间里面,能够辨识的人际关系本来就那么几百个。现代工具让我们更好地建立关系,然而这样的关系并不能都保持活跃。这里想扯扯谈,说一点我认为的人际关系层次。

  1. 陌生人。通常大家都不会建立这样的联系,但是也是会有的,例如有些商户活动,让你加老板的微信,或者帮路人拍照,传个图片之类的。这种关系,介于可有可无之间,也并不需要什么条件。但是很多情况下,大家都可能出于保护自己的原则,互相不看朋友圈、不发送消息。
  2. 某种原因认识,有过一面之缘,共同做过一点事情,或者同一个行业能够交流的。这种关系应该是比较多的了。不过这种关系很多情况下面,在交集结束后,就很少谈话。
  3. 如果彼此都是朋友圈的活跃用户(经常发东西,或者至少喜欢看东西),然后有一些文章、旅行、生活的共同理解,那么彼此是可以发展成为点赞之交。刷社交圈,作为消遣,也不会消耗彼此太多精力。
  4. 如果有一方并不发朋友圈,或者也不参与,那么这个社交关系跟陌生人模式是差不多的。而且,通常不喜欢参与社交圈的小伙伴里面,也很少引发更多聊天。彼此不知道对方在干嘛,没有进一步交往的基础。或许某天对方记得你是做什么的,遇到一点可以发起会话的基础,会找你说句话。
  5. 如果有人过分积极,或者发送的内容对方不感兴趣,甚至出现各种无聊,恶心的,例如微商那种惹人讨厌的朋友圈内容,那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轻则屏蔽,重则删除了。
  6. 普通同学、朋友的人际关系。跟2有点区别的地方就是,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面,是不会删除好友的,貌似也没什么区别。
  7. 死党级别。什么消息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去,乐意彼此交流,发送的消息不期待对方会立刻回复,但是对方也会惦记着。

对于我来说,其实,简单说,事出有因才会发起会话,在除了死党级别的社交关系里面,这就是最大的概括。但是,如果彼此的历史会话里面,发现自己说话太多,或者上一条消息对方都没回复,是不是应该继续,就是一个让人很难过的过程。毕竟你也并不清楚,是人家没时间回你,已经忘记了,还是已经讨厌你了。然后,这样的社交关系,实际上存在的意义就变低了很多。

特别指出的一点就是,实际上,有一些小伙伴就是那种对于信息并不敏感的人。看到你的消息,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忽略了,然后也不会记得回复你。嗯,其实,这样的小伙伴真的比较难交往。对于我来说,也会觉得交流起来挺累的。当然,这是一个人的性格啦,无所谓好坏对错。

人际关系是靠双方去用心经营的,并不是一个人的倾向性就能决定它的走向,而且,一方哪怕很期待一段亲密的关系,也只能适度地再对方不讨厌的情况下努力。

不过嘛,这个度真的很难说,抽象点,叫识趣,当然,对于我这种直率的人来说,就是理工点,如实现一段程序的重试机制,每次重试延迟两倍时间…

嗯,互相理解,随缘,人际关系这种东西,无法强求的。与其建立那么多冷冰冰的无用社交,还不如用心经营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吧。

所谓志趣相投,真的很珍贵。